• 糖心vlog官方网站

    艺术世界的人工智能

    17-12-08

     和人类做梦机理类似,人类社会可以看作一个巨人。论文与科研成果,是社会这个巨人的“超我”表达;文艺作品恰恰是通过近似于“潜意识”的方式,表达出自己内心最关切、却被“超我”长期压抑的“本我”的所思所想。文艺作品中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与疑虑,恰是全人类对眼下这股风潮的最深切感受。无论如何,这是“超我”中的论文、公式与实验数据无法取代或掩盖的。精神分析理论告诉我们,有时“本我”才是最真实的自己,在人类集体面对智能化的时代,这种“本我”是什么呢?

     

      人们初次面对人工智能,探讨机器人与人类关系的首部力作,当属上世纪80年代名噪一时的影片《终结者》系列。影片构想了若干年后人类与机器人的对抗,机器人为防止人类反抗领袖约翰的诞生与成长,派遣机器人“终结者T800”以及后来的T1000等杀手回到上世纪80年代,将对手扼杀在襁褓中。如今重温经典,人们不得不惊叹于创作者的想象力:处在上世纪80年代,个人电脑刚刚开始普及,机器人还停留在工厂车间,进行着简单劳动的时代,创作者就已开始担心机器有朝一日拥有人类思维,并威胁人类生存或许是初识机器人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,创作者产生了超前担忧。现在看来,这种担忧不无道理:片中,机器人不仅能力高超且冷酷无情,只会执行设定的命令。而人类如想反抗他们的进攻,只能使用同样的机器杀手,设定相反的程序。
     
     
    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,这颗忧虑的种子在扎根,并呈现出新姿态。进入新世纪,系列影片《黑客帝国》,成为同时代当之无愧的科幻名作。片中对人工智能形态的描述以及因其产生的忧虑,再次在光影镜头下升级、深化。影片情节中,网络黑客尼奥对眼前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产生了怀疑。他结识了黑客崔妮蒂,并见到了黑客组织首领墨菲斯。经墨菲斯指点,他得知所谓“现实”的世界,其实是由一个名叫“母体”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,人们就像他们饲养的动物,没有自由和思想,而尼奥的使命,是像“救世主”一样拯救人类。救赎之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,到底哪里才是真实的世界?如何才能打败那些超人一样的机器指令?尼奥是不是人类的希望?面对未知的前路,黑客如何拯救人类?
     
      没有预先设定的机器种族,没有传统科幻的机甲神兵,没有了人类救世主……在人工智能深入发展的当下,影片触角伸向了人们最担忧、疑虑的角落——人工智能是否同我们一样,就生活在我们身边?是否像我们的朋友一样,学习我们的语言,也学习我们的感情、思想?甚至,他们会不会用我们的方式,寻找我们的弱点?亿万富翁内森,邀请其公司程序员格里森到别墅共度一周。在这所伪装成别墅的研究室内,格里森被介绍给名为“艾娃”的人工智能机器人,此时他才得知,被邀请到这里的真正目的是进行针对伊娃的“图灵测试”。谁知,艾娃已经掌握了超越二人的智能,她可以制造临时错误,误导测试结果,甚至学会巧妙利用人类弱点。最终在艾娃操纵下,另一机器人京子挥刀杀死了主人内森,艾娃则将格里森困在研究室内,只身走出实验室,悄无声息地进入人类社会。人工智能到来之前,人类对自己从未有过如此的怀疑,从未怀疑自己是一个人。而人工智能的到来,却让人类产生如此前所未有的疑虑。面对理性超越自身的一个自己亲手造就的“种族”,人类在其面前,还有什么优势呢?第一次产业革命,机器替代了简单劳动,人们能告诉自己:机器只会简单重复;电气化革命后,机器能发光、发亮、发声,人们告诉自己:拔掉电源,机器就不行了;第三次产业革命后,机器可以实现高速计算,人类安慰自己:机器不会思考。可当下的人工智能高速发展,自主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,他们真的学会了思考。
     
     
           在机器面前,人类情绪化、非理性、被情感所困、被感性纠缠,沉湎于声色,流连于艺术……但或许,这些总被当作“弱点”的事物,却在人工智能映衬下,愈加显得珍贵,成为人类区别于机器的最显著特征。更或许,这些才是人之为人的关键所在,而不是那些随时可能会被机器超越的所谓“优点”。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,现实中的人工智能没那么可怕,它们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,重新告诉我们,什么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。
     
    返回顶部 ↑
    糖心vlog官方网站